失落的“哈尔滨头骨”首次为丹尼索瓦人“描绘”面容,改写东亚人类进化史。
数十年来,被称为“龙人”的哈尔滨头骨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其巨大的特征前所未见,与任何已知的人类祖先都不匹配。
如今,尖端的基因和蛋白质分析揭示,这个头骨属于丹尼索瓦人(Denisovan) —— 现代人类一个长期难以捉摸的“表亲”。
该化石最初于1933年由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的一名筑桥工人发现。当时正值日本侵华占领该地区时期。
由于担心被没收,这名工人偷偷将头骨藏在一口井底,在那里它被隐藏了80多年。
几十年后,在去世前不久,这名工人向家人透露了这个秘密。家人随后将这个仍含有一颗上臼齿的头骨捐赠给了河北地质大学。
研究人员在2021年首次描述了这具头骨,估计其年代至少为14.6万年前,特征足够独特,值得赋予一个新物种名称:龙人(Homo longi)。该名称源自其发现地黑龙江省(意为“黑龙之江”)。
展开剩余64%这具化石具有长而低的脑壳、巨大的眉脊和宽大的眼眶,立即引发了争论。一些专家怀疑它是丹尼索瓦人,而另一些专家则将其归类为一组来自东亚、鲜为人知的古人类。
分子线索解开谜团
如今,一项新研究似乎用确凿的分子证据解决了这一争论。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位于北京)的科学家们试图从头骨的牙结石(牙齿上硬化形成的牙菌斑,可以捕获并保存DNA长达数千年)中提取遗传物质。
虽然未能成功提取到细胞核DNA,但研究团队获得了线粒体DNA(母系遗传),其显示出与西伯利亚已知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年代介于21.7万至10.6万年前)存在明确的关联。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对该头骨的岩骨(一种已知能保存古老蛋白质的内耳骨)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得到的蛋白质序列与现代人类、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了比对。证据再次明确指向丹尼索瓦人。
研究作者在《科学》杂志上写道:“我们现在拥有了丹尼索瓦人群体的首个全面形态学蓝图,有助于解决过去十年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子。”
长期以来,丹尼索瓦人仅通过基因片段以及几颗牙齿或指骨残骸为人所知。如今,他们终于有了面容 —— 那就是“龙人”的样子。
化石填补缺失的面孔
这一新的鉴定也重塑了人们对丹尼索瓦人分布范围和外观的认识。此前,他们主要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相关联,现在则被证实曾生活在中国北方,并可能远至亚洲更广阔的地区,包括靠近台湾的区域(近期在那里鉴定出了一块丹尼索瓦人下颌骨)。
如果“龙人”是典型的丹尼索瓦人,那么该物种应具有粗壮结实的体格、强壮的眉脊,大脑大小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大致相当 —— 但牙齿明显更大。
这一发现也揭示了中更新世时期(约78.9万至12.6万年前)的情况。那时,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早期的智人共存,并偶尔发生杂交。由于古人类物种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混乱,科学家称这个时代为“中间混乱期”。
如今,随着对丹尼索瓦人外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古人类学家们能够更好地对散布在亚洲各地的其他身份不明的化石进行分类。
该研究也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发布于:北京市全国前10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