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那个曾经在地产圈呼风唤雨、广告铺满地铁公交、楼盘遍布全国的恒大?
2025年8月25日凌晨,港交所直接把这家公司从上市名单里划掉。
十六年资本市场生涯,终结得毫无仪式感。
从四千亿港元市值滑到退市前只剩二十一个亿,这不是商业传奇的落幕,是高杠杆、快扩张、乱投资酿成的系统性灾难。
六百万掏空六个钱包买房的老百姓,被彻底套牢。
许家印,几年前还是中国首富,身家两千九百亿。
恒大足球拿冠军,恒驰汽车开发布会,文旅项目砸钱如流水。
没人想到,这种靠借钱拿地、盖楼预售、回款再拿地的循环模式,遇上政策收紧,直接崩盘。
2021年第一笔债务违约,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项目停工,业主维权,高管被抓,公司被查。
2023年9月,许家印被警方带走,罪名是涉嫌违法犯罪。
到现在,被追讨股息超四百亿,公司罚款四十二亿,他本人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结局,没人能想到。
退市那天,没有仪式。
8月22号是恒大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没复牌。
跳过周末,25号一早,港交所公告一发,清盘除牌。
对买了恒大期房的业主来说,这三天是煎熬。
微信群消息刷屏,有人贴公告,有人问进展,有人崩溃大哭。
退市意味着重组彻底无望。
“保交楼”的承诺,在他们眼里,又少一分希望。
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在建项目停工,涉及一百六十二万套房,背后是六百万张焦虑的脸。
广东一百五十七个项目烂尾,江苏一百一十五个,河南、湖南、河北、广西,哪儿都有。
这些房子,不是投资房,是普通家庭掏空积蓄、背上几十年贷款买的“家”。
钱交了,贷款背着,房子停在钢筋水泥架子上两年多不动。
长沙恒大二手房挂牌价比同地段低百分之二十五,没人敢接盘。
河北沧州有业主,月供八千,另租房子花两千,家庭开支直接翻倍。
压力不是数字,是生活重压。
全国烂尾房约七十万套,恒大占近一半。
业主八成是中产,买房为孩子上学、老人养老、夫妻改善生活,结果房子没住上,贷款照还,长期失眠。
退市那晚,很多人盯着手机,等清盘报告。
结果:资产评估远低于债务总额,清偿顺序里,银行排第一,供应商排第二,业主排最后。
明摆着告诉你:别指望拿回钱,也别指望优先拿房。
有人坐不住,开始集体行动。
景德镇九百户业主联名发“停贷告知书”,要求十月前必须复工,不然集体停还房贷。
2022年,全国停贷潮蔓延,上百楼盘、几百亿贷款卷入。
法律不认账。
法院判例一边倒:购房合同和贷款合同是两回事,开发商违约不等于业主能违约。
浙江嘉兴有业主,买恒大烂尾楼,停贷后被银行起诉,法院判输,面临强制执行。
他拎榔头砸了律师,现场血迹斑斑。
极端案例少,但你能感受到被逼到墙角的绝望。
更多人走法律途径。
2025年7月,最高法出解释:家庭唯一住房,可申请解除购房合同,返还房款,有优先权。
听起来好,操作全是坑。
你得补尾款,得打官司,法院立案排队半年是常态,打赢了执行又成问题。
很多人等不起,耗不起。
地方政府没完全袖手旁观。
南宁搞“平稳基金”,接盘烂尾项目股权,推动复工。
衡阳更直接,住建局扣碧桂园退税款,凑近一亿,公安局长下场,要求工地工人增至一百人以上,限期复工。
昆明搞“房款置换”试点,业主把原购房款转到新项目,选别的楼盘入住,七成业主办了。
广东和江苏完成部分交付,加起来十来万套。
可全国还有七十万套没交付,河南洛阳、广西扶绥,还在协调,没准信。
业主维权群从群情激愤到死寂,很多人不是放弃,是麻木。
长沙业主王敏,月供八千,在群里从天天@领导、发长文,到一言不发。
她说:“不是不想闹,是闹不动了,也没人听。”
清盘之后,日子还得过。
清盘人接管上百子公司,账面资产估值三十五亿美元。
真要变现,能拿回多少是问号。
债权人登记一堆,清偿顺序排得明明白白:银行和金融机构最前,业主最后。
广州中院8月20号裁定恒大广东公司破产,拍卖一百一十三亿不良债权。
这点钱,跟三千亿总债务比,连零头都不是。
许家印个人资产冻结,涉罪调查继续,公司股价跌穿地板,高管一个接一个被拘。
业主怎么办?
一部分咬牙继续还贷,赌渺茫复工希望。
另一部分排队打官司,立案慢、审理慢、执行更慢,这条路长得看不到头。
恒大崩塌,表面是一家公司倒下,深层是中国房地产高杠杆、快周转、预售制模式的总清算。
开发商拿地付首付,剩下靠银行贷款和预售回款,玩空手套白狼。
监管一松,胆子一大,项目越铺越大,债务越滚越高。
“三道红线”政策一出,融资渠道断,资金链绷断。
项目停工,业主遭殃,银行坏账,政府头疼。
这模式,把风险全转嫁给最没抵抗力的老百姓。
预售制本为解决开发商资金问题,结果成收割业主工具。
沧州业主集体去工行抗议,说监管账户形同虚设,钱全被开发商挪走,银行没拦。
能怪业主?
他们签合同、交首付、办贷款,每一步按规矩来,结果规矩保护的是开发商,不是他们。
回头看,恒大多元化是笑话。
足球烧多少钱?
新能源车投多少亿?
矿泉水、粮油、文旅,哪个不是赔本赚吆喝?
许家印喊“多元化是未来”,结果多元化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恒驰汽车发布会轰轰烈烈,车没量产几辆,钱烧光了。
恒大冰泉卖再火,填不上地产窟窿。
盲目扩张不是战略布局,是赌徒心态。
赌赢了,他是商业奇才。
赌输了,六百万家庭陪葬。
公司主体还在,债务黑洞像无底洞,子公司一个接一个破产清算。
8月20号广东公司刚被裁定破产,后面还有多少?
没人敢说。
业主维权路,走得心酸。
停贷?
银行告你,法院判你输。
游行?
警察劝返,领导敷衍。
打官司?
排队半年,打赢拿不到钱。
发微博?
热搜两小时就没了。
他们不是不想体面,是被逼得没法体面。
河北沧州集体去工行,不是闹事,是求说法。
景德镇停贷书,不是威胁,是最后呐喊。
现实是,银行追债不含糊,征信一拉黑,孩子上学、自己找工作都受影响。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解除合同?
法律上可以,程序复杂,成本高昂,普通人玩不转。
最高法解释听着暖心,落地全是坑。
补尾款?
首付都是借的,哪有钱补?
优先权?
排银行后面,优先个寂寞。
地方政府也难。
一边维稳压力,一边财政吃紧。
南宁平稳基金,钱从哪来?
衡阳扣碧桂园税,合法吗?
昆明房款置换,新楼盘谁兜底?
这些操作,拆东墙补西墙,治标不治本。
广东江苏能交付十万套,因经济底子厚,财政有余力。
河南、广西、河北呢?
项目多、财政弱、人口流出,烂尾楼救起来更难。
有业主说:“我们不求赔钱,只求交房。”
可就连这最低要求,对很多项目,都是奢望。
材料商不给货,工人不开工,开发商没钱,政府没钱垫,银行不敢贷,死循环。
清盘报告出来那天,很多业主哭了。
不是数据吓人,是报告那句“业主权益劣后于有担保债权人”。
翻译:银行的钱先还,剩下的渣渣,业主再分。
可根本没剩下什么渣渣。
清盘人变现二十亿港元,分到六百万业主头上,人均三十三块。
还不是现金,是理论清偿比例。
有人算过,把恒大所有能卖资产全卖了,不够还银行零头。
业主拿回本金百分之十,都算祖坟冒青烟。
这不是夸张,是清算现实。
债权人里,银行占大头,信托、供应商、员工工资,哪个不比业主优先?
业主在法律上,就是“普通债权人”,排队伍最末尾。
许家印现在在哪?
没人知道确切消息。
只知道被带走快两年,调查继续,资产冻结,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有人说他早把钱转移,有人说他也是受害者,被资本绑架。
这些猜测没实锤,不乱传。
但有一点肯定:他个人被追讨股息超四百亿,公司罚款四十二亿,这些钱,一分跑不掉。
恒大高管,一个接一个被拘,不是巧合,是清算一部分。
公司股价跌到地板,EV单位股价再坠百分之十五,市场用脚投票,彻底不抱希望。
恒大物业聪明,早“去恒大化”,起诉母公司追讨一百三十四亿存款,说“不翼而飞”。
这钱能不能要回来?
难说。
但至少说明,连自家子公司都不信这个爹了。
从2021年第一笔违约,到2025年正式退市,四年时间,恒大从神坛摔进泥潭。
速度之快,力度之猛,前所未有。
这四年,是六百万业主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的四年。
有人卖车卖房还贷,有人离婚分债,有人抑郁吃药,有人走上天台。
这些故事,媒体报得少,不是不重要,是太沉重。
长沙王敏,从维权群活跃分子变沉默者,不是她变了,是希望被磨没。
她说:“我每个月还八千,不是因为相信能交房,是因为不敢停。
停了,征信黑了,孩子以后怎么办?”
这话心酸,可这就是现实。
房贷不是消费贷,是绑定人生的枷锁,一背三十年。
恒大崩塌,暴露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是整个房地产游戏规则的漏洞。
高负债、高周转、预售制,这套组合拳,过去二十年造就无数地产富豪,也埋下今天烂尾遍地的雷。
政策一收紧,雷全爆。
现在喊“房住不炒”,喊“保交楼”,喊“现房销售”,都是亡羊补牢。
可牢里的羊,已经伤得不轻。
六百万业主,不是数字,是六百万个家庭,一千二百万双眼睛,盯着那堆钢筋水泥,盼一个“家”。
有人说,市场经济有风险,买者自负。
可预售制下的购房者,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
开发商拿钱跑路,业主背债还贷,这公平吗?
法律上或许说得通,人性上说不通。
未来地产该怎么走?
专家说“稳扎稳打”,说“降杠杆”,说“改革预售制”。
可这些话,业主听腻了。
他们要的不是口号,是房子。
是能让孩子写作业的书房,是能让老人晒太阳的阳台,是能让自己安心睡觉的卧室。
这些,本该是买房时就该兑现的承诺,不是维权时才想起的奢望。
恒大这堂课,代价太大。
四千亿市值灰飞烟灭,六百万家庭水深火热,一个首富身败名裂,一堆高管锒铛入狱。
可这课,到底教会了谁?
开发商还在玩高杠杆吗?
银行还在放松监管吗?
地方政府还在依赖土地财政吗?
答案,不乐观。
退市那七十二小时,对资本市场,只是删了个代码。
对六百万业主,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震惊到愤怒,从维权到麻木,从希望到绝望,他们走完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心理过山车。
有人说,时间会治愈一切。
可对背着房贷等烂尾楼的业主来说,时间不是解药,是催命符。
每个月还款日一到,手机短信一响,心就揪一下。
房子没影,钱照扣,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没人能回答。
政府在努力,法院在审理,清盘人在清算,可进度条长得让人绝望。
昆明房款置换,给部分人出路。
广东项目交付,让少数人松口气。
可对大多数人,等待,还是唯一选项。
最讽刺的是什么?
当年买恒大房子的人,很多冲着“大品牌”“不会倒”去的。
结果,最大的雷,就是大品牌炸的。
信任,最值钱,也最容易被辜负。
业主信开发商,开发商信银行,银行信政策,政策信市场,结果市场一翻脸,全链条崩塌。
现在回头看,那些铺天盖地广告,那些“首付分期”“零月供”促销,那些“央企背景”“实力保障”宣传,全是泡沫。
泡沫破了,留下一地鸡毛,和六百万个不敢停贷的普通人。
2025年,恒大正式退市,可它的阴影,远没散去。
清盘继续,诉讼排队,项目协调,业主还贷。
这场由高杠杆吹起的泡沫,破裂之后的余震,还会持续很多年。
我们写这篇文章,不是唱衰,是记住。
记住那些被辜负的信任,记住那些被牺牲的家庭,记住那些被无视的呼声。
地产可以重来,人生不能重来。
别再让老百姓,为资本的狂欢买单。
这,才是恒大留给这个时代,最沉痛的教训。
全国前10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